记者回乡见闻:平台进退之间的理财嬗变
- 日期:2019-02-11 19:07:43
- 来源:互联网
- 编辑:小狐
- 阅读人数:93
春节假期,亲朋往来,同学相聚,觥筹交错之间,追忆往年,展望来年。回乡发现,从乡邻亲朋的投资理财情况看,过去几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“余额宝们”渗透加速
几年前,民间借贷繁荣,不少人把钱存到“生意做得看上去很大”的人或公司,而这些个人或公司利用生意做掩护,开始做“类银行”的借贷生意:吸收资金的利息通常是一分到一分五(年化回报12%到18%)再以更高的利率贷出去。当时,存到上述民间借贷公司里,成了乡亲们习以为常的投资理财方法,少数人通过高息存款“让钱生钱”最终在县城买了房。
但转折发生在过去一两年,今年回乡听说,好几家借贷公司都倒闭了,他们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,他们欠“储户”的钱自然无法兑付,都有大几百万元,原来做生意的房子都被抵押了。很多人辛辛苦苦打工攒下的几万元存进去,没想到转眼就打了水漂,导致连春节都过不好。
“还有什么理财产品是安全的吗?我现在啥都不敢买了。”邻居家的小张追着问。去年年初,他在P2P网站上买了5万元理财产品,遭遇老板跑路,报了案后至今杳无音信,找到出事公司办公地,已经人去楼空,碰到的都是跟他一样前去讨钱的受害人。
现在,大家都不敢再往借贷公司存钱了。不过,“余额宝们”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以小刘为例,他去年打工赚的钱大部分都存进余额宝了,在他看来,打工赚钱不多,也没啥动力想理财的事,放余额宝里既有收益也可以支付,还安全放心。
经历P2P平台和民间借贷的各种坑之后,发现大家的理财安全意识也在提升。去年货币基金的快速赎回额度限制为一万元后,就有不少老家亲戚询问有什么影响,春节期间,这个话题在饭桌上再度被谈起。
“我就是一个投资小白,之前听别人说余额宝比银行存款利息高,我就买了不少,没想到后来赎回有限制,我还以为基金出啥问题了。”
小刘的表叔说,“我在京东金融上也买了些货币基金,后来看到他们老板出了丑闻,吓得我赶紧赎回,后来没啥事又买了点。”
资金进退间的观念嬗变
手上略微有点钱的沈女士,2015年牛市跟风在高点买了股票,最后割肉出来,这两年都不看盘了,去年冲着高收益买的P2P又被坑了一把。
沈女士叹道,楼市在上一波猛烈上涨后也涨不动了。叹罢,她打开手机递给,“货币基金的收益也越来越低了,以前一万元一天还能有1块钱的收益,现在就几毛钱了。”
沈女士的闺蜜劝解道,人到中年还是要注重投资的稳健性,她告诉,自己目前投资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。“银行的小姑娘给我推荐了一些债券基金,我在她指导下,用手机买了些,去年还真赚了不少。”
幸运的王大伯,在年夜饭的饭桌上,高兴地告诉家里人,在他持续半年的努力下,P2P平台欠他的5万块钱终于讨还,但对于接下来如何投资依然迷茫,“股票和基金都套了一半,要不然我怎么会去买P2P?现在也不敢随便买什么,准备再添一些钱去银行买大额存单,比一年定存好些吧,什么时候基金解套了,说明股市也好起来了,那时我就把基金赎回自己炒股,争取把2015年的亏损给赚回来!”
春节期间,喜气洋洋的饭桌上,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得越来越多的是如何理财。P2P潮水的退去,让大家回归理性,互联网渠道的崛起,日子的逐渐富裕,正让资产配置理念走入千家万户。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借贷
借贷,1、一般指向人借用钱物,或者指簿记或资产表上的借方和贷方。2、将钱物借给他人。
余额
会计学中,某一特定时期某账户中左方金额合计与右方金额合计之差叫做馀额。
相关新闻:
春节之问: 为何“回乡见闻”里会弥散着“优越感”?
正式进入“春节”“回乡者”也算是完全进入“感受期”接下来的几天,“走亲戚”将成为“主旋律”同时伴随着“回乡见闻”的“井喷”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,这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“年味元素”文字表达,拍照留念,拍摄,越来越趋向“无门槛”人们只需一部手机,就可以将“所见所闻”记录下来。
- 上一篇:加元兑美元上升
- 下一篇:厚植金融伦理土壤(财经观)
网友评论















